6. 拜功

 


红色的石墙,绿色的圆顶,错落有致的楼梯、房门和走廊,这里是捉迷藏的好地方——这就是我童年记忆里的苏格兰·格拉斯哥清真寺,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,它座落于克莱德河(River Clyde)附近一个偏僻十字路口。

清真寺承载着高目(教民)们事宜:礼拜、节庆、婚礼、葬礼、野餐、派对等。清真寺作为穆斯林共同体,对于渴慕聚礼的异乡人更是如此;但清真寺主要功用仍在宗教场所,为穆民们提供拜功之便(包括:主麻、五番拜等)。

固定动作:站立—鞠躬—叩首—跪坐,伴随着念赞。

五番拜:晨礼、晌礼、晡礼、昏礼、宵礼。

虽然念词和姿势相同,但仪式的重复次数不同,每完成一套动作称为“一拜”。穆斯林普遍每天履行17拜,可选择念词,但我们教派要求大家尽量履行31拜。礼拜为惯例:起床时的晨礼,早上工作后的晌礼,回家前的晡礼,晚餐前的昏礼与就寝前的宵礼。穆斯林听到邦克(宣礼)声,定要在水房子(做大、小净的沐浴室)里做个阿卜代斯(小净)之后才能入拜。

全世界的穆斯林概以同样的方式礼拜。克尔白是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朝向和朝觐中心,事实上,他们面向克尔白天房——伊斯兰教的圣城麦加中的一个玄色立方体。据说易卜拉欣和易斯玛仪重建天房,穆罕默德逃到麦地那后,将该殿定为伊斯兰教徒礼拜的朝向。在西方世界,当礼拜时间一到,我们就会看到虔诚的穆斯林用指南针定位礼拜朝向,我还曾看过附带指南针的拜毯。

礼拜由阿訇1领拜,男女分开站班2,跪经3,但女性要在处在阿訇声音所及范围内。一部分念词由穆斯林自己默默完成,一部分念词则由阿訇高声吟诵,每段念词都包含《古兰经》经文,阿訇通常是凭记忆念。

七世纪阿拉伯世界的民众识字率较低,利用礼拜时吟诵《古兰经》传播经典是为因地制宜,并沿用至今。这也成为当今选择阿訇的标准——必须对《古兰经》了如指掌,且能熟背绝大部分经文。尽管阿訇偶尔也会背错,但前排的穆斯林有指正他的罕给(责任)。因此,礼拜排位通常以虔诚度划分,因此德高望重的长辈坐在前排。除此之外人人平等,这也是穆斯林引以为傲的部分:教门里无阶级贫富之分。所有人并肩礼拜,仪式肃穆庄严,无人交谈或随意走动,更无人打断礼拜。除了我这个来自美国的五岁小哈瓦尼(小鬼)!每当我穿梭于正在礼拜的人群之间时就会有人赏了我屁股一巴掌,让我不敢再调皮捣蛋。我的父母不会为此生气,因为教派的朵斯达尼(弟兄姊妹们)彼此信赖并合力教育孩子。

还有一次礼拜时,我如坐针毡,突然我的屁股挨了一巴掌,我回头没看到人。我猜是旁边的叔叔打的,礼拜结束后我便哭诉说他打我。但他若无其事地指着阿斯玛(天空)说:“不,是安拉打你的。”我瞠目结舌:“那我回头快的话就可以看到安拉了?”二十年后,叔叔向我坦言是他打的我。但那时我倒觉三生有幸,能得真主亲自教训。自那日之后,礼拜时我都表现得毕恭毕敬。

对多数穆斯林而言,拜功是圣行4而非意愿。礼拜的形式不允许自由发挥,拜功的动作和念词都必须以标准化的方式执行,一复一日,年复一年的传承下去。即便如此,这些念词对礼拜者来说也是充满生疏感的,因为必须要用一种陌生的外语——古阿拉伯语。由于阿语具有地域性特征,这种生疏感对以阿语为母语的穆斯林来说也是一样的,若他们要学古阿拉伯语,就必须进学校学习。因此素日十七拜的重复念词,并不是每位穆斯林内心所能理会的言语。

为什么穆斯林仍然坚持五番拜呢?日复一日的念词,然而这些词语并不含个性色彩?小时候我怀疑过,而父亲的答案是:“纳比,在安拉面前我们都是污秽的,需要祂的洁净。你想一下,每天洗五次澡会有多干净!拜功是安拉赐予穆斯林的精神沐浴,让我们保持洁净,所以我们每天要履行五番拜,因为这是主命。”

除素日的主命拜外,周五是穆斯林的主麻日(聚礼的日子)5。“主麻”是重要到连阿语和乌尔都语的“星期五”都以它命名。这天,阿訇要讲卧尔兹(讲道),穆斯林将稍作调整的晌礼与主麻合并。父母说,如连续错过三次“主麻”,我们的心脏会留下一道永远无法洗净的黑色疤痕。

拜功——深化父亲在我心中的精神领袖地位,更将《古兰经》刻入了我的生命中!

可惜我们周五去不了清真寺,一是它离家太远,二是父亲的日程安排不便。所以我们不能在清真寺履行拜功,通常在家里代之五番拜及主麻。当母亲认为我够格时,如遇父亲出差或无男性在家时,我就会成为家中的领拜。

我非常喜欢领拜,并且哲玛提(社群)中不乏有麦热台白(品级)的阿訇,但父亲始终是我最敬爱的那一位。他的节奏、声音、韵律,以及领拜时的氛围,都把握地恰如其分。即使是现在,我一闭上眼睛双眼就能听见他吟诵《古兰经》里的经文,我记得那些经文是因常听到父亲重复诵念。拜功——深化了父亲在我心中的精神领袖地位,更将《古兰经》刻入了我的生命中!拜功的力量就在于此!

 

[uol]